安徽宿松小孤山今昔
类别:现代文化 时间:2021/1/18 9:24:43 稿源:本网 发布:admin 阅读数: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周围1里,海拔78米。小孤山形态特异,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山上有启秀寺、梳妆亭等古迹。因其地势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曾在此设立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清朝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均在此对垒交锋,以争成败,故又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说。也流传有小姑娘娘、小姑嫁彭郎等民间传说。

  小孤山为安徽省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小孤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以小孤山为支点,向北望,隔江相对的是江西省棉船镇,向南望,近在咫尺熏染陶狄遗风的是龙城彭泽,长江就像一根扁担挑起江西、安徽两岸如画的风景。

  小孤山乃楚、蜀、豫、章诸水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小孤山像一位长生不老的智者,千百年来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容,日听长江波涛,夜观万家灯火;她经历、并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和一代一代子民一起向往着未来的美好。山脚临江的一面,清晰浮动的水渍记载着今昔流年,奔腾不息的江流反复澎湃着不变的豪情。

  从山脚向上仰望,孤山悬崖,山势险要,似乎有着一股强劲地在弥漫。是山崖坚摧不倒的刚劲;是树木修竹扎根悬岩的坚韧;是绿色树冠摇曳空中的活力;还有千百年来在水一方的凝重。而耸立于崖畔的庙宇因循小孤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像鸟儿在树梢筑巢般,悬挂半空,更是给这长江绝岛陡添神韵之笔。踏着风尘而来的游客在这透溢幽静萦荡缠绵的意境里,去除疲惫,寄托善良祝福的心愿。

  沿着青石铺就或依山崖开凿的阶梯拾级而上,历史老人沉重的步履时时闪现,那重重叠叠的山崖如丰厚的史书,娓娓叙述古往今来。

  半山腰的“启秀寺”,相传建于唐代,寺内原供奉着关羽塑像,现在寺中立着的是小姑塑像,故称小姑庙。小姑,民间传说是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最后投江殉情,死后化着秀姿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风姿秀逸的山色和委婉动听的凄美故事,吸引无数游人前来瞻拜。石阶两旁的石板护栏上,刻有历代帝王将相、文臣墨客的诗词楹联数百首(条),灿若星辰的石刻点缀着山的风景,演绎着山的文化。“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和古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画《长江绝岛图》,使小姑山声名远扬,蜚声海内外。

  其实小姑山成名远在苏东坡赋诗之前。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又传受秦始皇所赐,题为“中流砥柱”。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此附庸风雅。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而最早赋诗的则是唐代诗人顾况的《小姑山》,诗云:“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

  小孤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又使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时山上建有烽火台,驻有戌兵。当逢战事,江面便是战火纷飞,楼船冲撞,喊杀声惊天动地。有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王明阳与朱宸濠等都在这里血战过。

  千年诗卷墨香扑鼻,金戈铁马犹在眼前。

  山上最高处,有小姑亭,又叫梳妆亭,以小姑在此梳妆的传说而得名。坐在小姑梳妆的位置上,江对面的澎浪矶峭然跃立,彭郎含情脉脉的目光正穿越江水顺着江风,撼动足下山岩,跌宕头顶云翳。岁月如歌、斗转星移,这对隔江相对的“情人”,好比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面面相觑却难以相聚,真是天上人间,千古绝唱。

  出亭纵目,云淡天高,大江澎湃,樯帆逶迤,小姑与彭郎的悲情事故牵动心绪,刀光剑影的鏖战碰折目光。大江与雄关相连,诗情与战火交织,万般感慨迸裂成狂涛细浪,化为一江春水奔流东去!

  历史已经随江水逝去,如今的小孤山,遇到了最好的时代,长江这条母亲河,重又焕发了生机,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大地与天空,田野与水流,一切都好像浑然天成。

  小孤山犹如钻石凸出,与江水就像诗一样连为诗。

  大地之美,美就美在它的神秘,你可以看见大地上的一切,但你看不出大地下面还有更多的美。

  如今她的美还在于,那些最匍匐的,最低的,最廉价的,最与世无争的,就像一小缕春风,或者一小朵阳光。

  一座很小的山,依偎着一条很大的江,她的幸福可想而知。正是因为她在长江的恩泽里受洗,新的故事不断诞生,所以才会有亿万双水一样的眼睛目不暇接。

  (作者:司舜)
感谢阅读,欢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