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下
类别:现代文化 时间:2017-11-30 15:47:17 稿源:本网 发布:admin 阅读数: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周围1里,海拔78米。 形态特异,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而最让我们主人公深深迷恋的却是藏在它周围的传说故事。这其中流传有小姑娘娘、小姑嫁彭郎等民间传说。李曙海先生长期致力于小孤山的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而本片则是通过记录他的生活,记录他搜集的传说故事编辑成册的作品,来展现一位非遗传承人对自己所代表的传承之物的深深热爱之情。


【一开始】李曙海先生从小生活在小孤山脚下,对小孤山的一草一木可以说是分外熟悉,每天放学的路上也都会经过小孤山下,可以说,小孤山已经成为他童年的一部分。


【偶然的】由于从小喜欢写作,在1978年复兴镇开始组建文化站的时候,拥有扎实写作功底的李曙海开始了自己的与小孤山正式打交道的工作生涯。


【逐渐地】由于工作有些方面要涉及到小孤山,同时上面的领导会到地方检查小孤山的材料,李曙海这才意识到,仅仅热爱小孤山和热爱小孤山的传说故事是不够的,需要有人来搜集,来整理这些资料。于是他开始有意识的搜集整理小孤山周边的传说故事,诗词歌赋,风景名胜


【最终的】 一开始他整理了四本册子,漫话小孤山,诗话小孤山,神话小孤山,以及文赋小孤山。当素材积累到一个量的时候,旁人无意中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为什么不把它整理起来出版成一部书呢?

小孤山下 有斯人也
于是,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地出版了《长江绝岛小孤山》,同时,在政府帮助下,,李曙海于2010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孤山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时至今日,李曙海先生依旧笔辍不耕地继续着他的第二本有关小孤山的创作《小姑前年嫁彭郎》


#创作过程#

毕业设计一波三折应该是每个毕业生的经历,所以我也很幸运的经历了一些波折,最终才决定了拍摄围绕小孤山传说故事的人物纪录片,在文化馆与李曙海先生见面后,他很热情的回答了我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并提供了我一些拍摄思路,所以最后我决定拍摄他与他热爱的小孤山故事。

找到选题之后,就开始了我的废寝忘食的日子,我需要在网上搜集大量和小孤山有关的文献,纪录片,专题片。同时要观看一些大师的记录片,学习他们的选题立意,拍摄手法,还有谋篇布局。
整体的拍摄和策划还算顺利,唯一的威胁就是天气太热,不能长时间录制。当然做好防晒准备是每个开始毕设的小朋友一定要知道并付诸实践的内容。

最后是剪辑包装了,可能是每个广电的人心都非常大,不到最后不去找导师谈。但事实告诉我只有迈出了这一步,你的片子才有可能一路顺畅的剪出来。导师不说阅人无数,阅片无数。但知道一部纪录片应该是怎样的叙事流程,音乐应该在哪个节点起,应该如何包装。

#砥砺前行#

不管以前是否是自己剪辑,是否是自己策划编导,是否是自己拍摄。这次的毕业设计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要开始一个人的征途。

现在五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大部分已经发布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别人的成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成长必将伴随着痛苦,谩骂,和依赖的挣脱。这五个月,我开始尝试了自己一个人编辑公众号,尝试了录制vlog,尝试了做事拖沓的严重性。也收获了机房里的战友情谊,只是这里不需要再升华一下下。帮助了一些人做毕设,也给自己找到了拖沓的借口。开始了两个月的实习,学习了宣传片的拍摄剪辑,上手使用了电影机录音设备。这五个月的经历,见证了我简简单单的身为广电人的日常,也是见证了我很简单的热爱。
感谢阅读,欢迎再来!